「交換」記憶的「返鄉」旅程─評王楚丹金門駐縣創作

        駐縣,自字面上釋義,是藝術家駐足於金門,如同過客的角色,然而,對王楚丹而言,他在金門駐縣的這段日子,其實更適合被稱作「返鄉」。「返鄉」,指的並非狹義所稱返回祖籍故鄉,而應從廣義上來說,待在金門這塊土地上,產生情感連結,願意真心親近鄉村、駐足於鄰里之間、敞開五感接納在地的自然與人文,並透過藝術創作,達到「共好」的理想。信仰即生活,生活即藝術,這是藝術家王楚丹一直抱持的創作理念,因此他提出「金門本身就是藝術」的藝術計畫, 落實信仰。

 

感官記憶與土地

           除了視覺以外,王楚丹認為五感都是生活的記憶,對他的創作而言,皆為重要的觸發點。軍綠迷彩與紅土黃沙的色彩、高粱與海邊的味道、潮濕炎熱的天氣等等,都是專屬於金門的感覺記憶,藝術家的工作,即試圖保留這些感受。或許是深植於不丹日常中的自然信念,相信即使在科技發達、經濟掛帥的當代社會, 也不應拋棄與生俱來的自然感官感覺,藝術則成為紀錄各種感官記憶與土地的連結方式。

         不丹立下許多與自然共存的和平法條,譬如六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不得隨意入山開墾,更遑論禁止打獵、禁止私自砍樹等等。正因不願犧牲自然環境成就開發的信念已經內化為不丹人生活的一部分,王楚丹在世界各地進行交流的過程中, 並不全權掌控媒材,而是順其自然生長,身體力行履行此信念。「我知道使用酒和鹽會長出什麼樹,但我無法預期這棵樹能開多少花,使用自然的媒材往往會有超出預期的驚喜。」身為藝術家,王楚丹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金門這塊土地上, 尋得合適「交換」的對象,像是作品中的現成物,如貝殼、砂礫等,其他創作中的偶發交由大自然。另外如「金門四元素」系列使用的海鹽和金門 38 58 度高粱酒,雖然作品成果看不到鹽和酒的實體,但在顏料的揮發擴散痕跡中,還是可以清晰意識到這些媒材與顏料互動的觸發過程。

         展出作品中,有一系列名為「八吉祥」,其中一項材質讓我很感興趣:蝶豆花。我問楚丹為何選其作為創作媒材,是因為不丹的民俗象徵嗎?他的回覆讓我很意外也印象深刻,起因於生活中一段小插曲:因為金門夏季缺水,工作室外有一株快乾枯的蝶豆花,但在天天照料澆水之後,竟又重新開花,讓他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他又提到〈紫藤門廊〉也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成,讓我也感受到他創作的純粹:有次聚餐,同桌金門朋友無比熱情勸杯,啜飲過一口台啤後,那種氣泡感讓他從此難忘,因此在創作中使用了台灣啤酒,除了紀念他的飲酒初體驗,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讓他記起飲酒隔日,倚著門廊吹著風欣賞紫藤上攀的生命力,彷彿啤酒氣泡般醉人的愜意。



藝術交換與記憶複合物

          透過藝術創作,王楚丹試圖保留個人與土地的近距離接觸經驗,這些畫面也相當程度再現了藝術家最真實的金門生活。在有限的交流時間中,作品交換了不丹與金門兩地的信仰與生活認知,像是他選用的創作媒材,金門生長的構樹、蝶豆花、高粱等,都有其與土地記憶的連結,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作品視為中介, 作為一種新的記憶複合物,乘載著藝術家在不丹的生活與在金門土地上見識到、體會到的記憶。換言之,藝術家的重要性在其透過創作進行的「交換」動作,他讓作品成為「交換」的發生地點,不丹和金門的記憶邊界在畫面中消融。例如「金門四大元素」系列,以金門在地材料詮釋不丹信仰,藝術家嘗試將人為因素影響降至最低,放任媒材與顏料自然發展,使其交流生成記憶複合物。

          此般疊合的記憶複合物,並不存在於單一的物質、文化或記憶當中,而是交疊投射於藝術家待過的土地之上,進而有機會喚醒觀者的多面向記憶,不至於陷於單一想像。人們通常會在事件發生之後,製造一個私密空間給某段特定記憶: 對歷經戰亂時期的老一輩來說,當時的艱苦造就了現今的勤勉耐勞,也形塑出他們對金門這塊土地的印象;對擺盪於全球化快速變遷的年輕一輩而言,大時代帶來便利,卻也造成日常虛無與無法定義的衝擊。二種全然不同的集體記憶,在作為記憶複合物的藝術作品中,給予了不同的解放空間,重拾了過去與現在的時間、複合了全球化無邊界的地理空間,進而使得各種帶有清晰稜角的記憶邊線開始模糊、溶解、互滲,人們好像可以不那麼強烈地意識到地緣空間的斷裂、戰爭與和平的時間斷裂。能從這樣的藝術複合物看金門,彷彿對未來也多了一份想像。


 

「返鄉」的旅程

          王楚丹的藝術創作過程,如同一場又一場的旅行。在這段旅程中,他不將自己定位為來自異地的客人,而是人與土地的中介者,觀看作品的當下,觀者可以暫時脫離現實,將身體擱置於精神之外,如同墜入夢鄉一般,回到最純粹的自然狀態。因此,其創作尺幅皆不大,如同旅行明信片一般,輕便易攜帶,例如「八吉祥」系列,就是他希望藉由金門的在地素材,將不丹信仰中象徵的八種祝福捎予金門:

 

「希望經歷這麼多戰爭歷史的金門,能在前人的犧牲下換得永遠的和平, 願金門能夠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相較於大眾旅遊必去的景點,王楚丹看到的金門更貼近土地情感,是與金門這片土地相處過後才懂得的獨特記憶。記憶是一種跳躍的超連結,王楚丹透過自己的創作邏輯,保留他對不丹與金門的記憶,也希望觀者在他的作品前,也能感受到他意圖「返鄉」的用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常的不日常 ─ 評高冠羣系列創作

互為參照的「圓心」─從金門官辦展覽談地方記憶解讀與文化主體定位

讓被遺忘的唱自己的歌─談蔡佳葳的創作